配置越高级,速度越快,声音和图像的品质越好
把CD转成无损的数字音频文件,更方便、更好听
当年升级到BDP-95,第一次开机,印象最深的是:一、画质完全是另一个境界,《玩具总动员3》开头的蓝天白云跟真的似的,差点以为不是卡通片,而且画面细节十分丰富、立体感特别强。
二、播放的速度非常快,以前要等很久才能打开一部电影,然后选完菜单再等很久才出画面,换了BDP-95之后,等待的时间由分钟变成秒钟,真是超级爽!升级到BDP-105后,速度更快、更爽!
后来,在升级线材和硬盘盒时发现,配置越高级,速度越快,等待时间越短,而且声音和图像的品质也越好!作为整个系统的源头,数字信号传输的效率和品质,直接影响解码的效率和品质,AudioQuest 在《iTunes 与电脑音乐揭秘》白皮书里有专门章节讨论速度与音质的关系,结论是:
The faster the connection is between the external hard driveused for storing digital music files and the computer, the better the sonic performance of the computer audio system will be. (储存音乐文档的外置硬盘与电脑之间的连接速度越快,电脑数字音乐系统的声音表现就越好。)
数字化的音频和视频,基本原理是一样的。所以,判断一台蓝光播放机的素质和档次,速度可能是个客观而且有趣的指标。
影响蓝光播放速度的因素,一是解码,二是读取。芯片档次越高、能力越强,解码速度越快、品质越高。至于读取,主要是光盘和硬盘,而光盘的读取速度、品质和成本,都远远落后于硬盘。
硬盘是预读取,一次过将大量的数据读取到内存,等待芯片进行处理,如果出现读取困难,可以反复读取,保证获得完整的数据。而光盘是同步读取,读内圈和外圈的转速是不同的,如果在读取过程中遇到障碍,也必须继续往下读,轻微的就用插值处理,严重的就是“跳碟”,都会引起数据失真。
有两种办法降低这种数据失真,一是提高光盘的品质,于是就有了发烧碟和普通碟之分,即使是同样的音乐内容,两张光盘因为制作和品质不同,发烧碟的数据读取失真较少,所以音质就更好。
二是提高读碟转盘的品质,Hi-End的CD机都配有非常高档的转盘,就是为了尽可能提高读碟的能力,降低因此造成的数据失真,以达到提高音质的目的。
这两种办法,成本都很高,但发烧友们为了更Hi-Fi的音质,都愿意为此掏腰包。但是,从IT的角度看,CD只是几百兆的容量,在内存都以千兆为单位的今天,其实已经完全可以实现100%无失真的数据读取,所以无论是业界还是消费者,都不值得再为上面这两种办法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成本了。
数字化时代听音乐,要么是直接购买或从SACD提取的高清数码母带文件(High Resolution File,以下简称“母带文件”),要么是把CD转成数字文件,两种方式,都比播放CD碟更方便、更好听。
首先,母带文件其实就是唱片公司录音制作的原文件,以往要先压缩(相当于把高像素的照片压缩成低像素)、转制为CD源母盘,然后复制成多个母盘,最后交给光盘厂压制成CD。每个母盘只能压制一定数量的CD,CD的品质和母盘的损耗程度相关。
从母带到CD,涉及那么多可能造成数据污染的环节,因此,即使是制作极其严谨的发烧碟,也不可能做到与母带100%相同。但母带文件和母带原文件是100%相同的,100%高保真,而且码率(可以理解为数码相片的像素)是CD的几倍,当然比CD更好听。
其次,再高档的转盘,也无法保证每次播放CD时碟片都能100%水平、激光头可以100%无误差读取,只要有误差声音就会失真,以至于有一种极度高烧的说法:同一张CD每一次播放的声音都会不一样,好不好听还要靠运气(我的天啊!)。但播放数字文件,因为有硬盘预读取,所以无论播放多少次,都是100%无损失,当然会更好听。
最后,把CD用iTunes导入电脑转成数字文件,也会比CD更好听。因为iTunes导入时,可以采用和硬盘类似的预读取、反复读取等方式,尽可能将CD存储的数据全部读出来。这样读出来的数据,对比转盘高速转动产生大量误差,声音当然会更好听。
iTunes 的导入设置有一个“读取音乐光盘时使用纠错功能”的选项:如果音乐光盘的音频质量出现问题,请使用此选项。这样会降低导入的速度。我发现,越是陈年老旧的CD,导入的速度越慢,也就是出错和误差越多。可见,如果用传统的转盘播放方式,CD的音质还是会慢慢变差的。好在,今天我们可以把它变成数字文件,只要做好备份,就可以永葆青春了。
微信扫一扫关注此公众号, 获取PT站注册地址!